咖啡生豆的等级划分

咖啡等级划分是在咖啡生豆出口之前评定咖啡豆质量的一个方式,一开始是为了让销售者和消费者的沟通更加清楚,不会买错自己想要的咖啡。而如今咖啡豆等级的意义更加明显,是为了更好的管控品质,让消费者清楚自己买的咖啡是在哪个等级,也反向的刺激了咖啡农民去种植和处理更加优质的咖啡豆,以提高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咖啡豆没有普遍唯一的分级系统,不同的生产国都有他们独立的评估方式。这就意味着不同的标准用于给不同地区的咖啡豆分级,他们会运用不同的术语去解释相同的概念。

世界上第一次出现咖啡豆等级划分是在巴西,当时将生豆划分为等级1、等级2和下位等级。当时将破碎的生豆、在干燥过程中或保存过程中失去水分、变成白色的生豆划分为瑕疵豆。

不同种类的划分

根据豆子大小分类。

像筛子一样的筛选机,可以根据生豆大小进行分类。比如:常听到的肯尼亚AA,AB等,甚至还有像E级象豆这样18目以上的。以生豆颗粒大小分级的国家还有很多,比如坦桑尼亚、卢旺达、哥伦比亚、牙买加等等。

根据密度和种植高度分类。

一般情况下,种植高度越高的咖啡豆,密度越高。因为日夜温差较大,咖啡成熟的时间就会边长,也就会产生更多不同的物质。比如: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和危地马拉的SHB(极硬豆,Strictly Hard Bean),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的SHG(极高山豆,Strictly High Grown)。

根据瑕疵豆数量的多少来划分。

比如:埃塞俄比亚与印度尼西亚是以每单位内含有瑕疵豆数量的多少来划分为G1、G2、G3。

瑕疵豆的种类

不仅在处理过程中要挑出不好的咖啡樱桃,在之后的烘焙过程与制作过程中我们都要去挑出瑕疵豆,一两颗瑕疵豆就足以让一杯咖啡的味道变得难以下咽。以下是瑕疵豆的种类和带来的味道:

黑豆——酚酸、泥土味、霉味、酸味。

酸豆——发酵味、臭豆味。

未成熟豆——草味、稻草味、生臭味、涩味。

霉豆——发酵味、酚酸、泥土味、霉味。

虫蛀豆——泥土味、酸味、霉味。

贝壳豆(shell)——焦味、糊味。

还有一些外部杂质,比如石头、豆子、铁丝、玻璃等等都有可能出现,所以一定要去挑选瑕疵出来,避免咖啡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