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不少咖啡师或爱好者,喜欢把一些手冲咖啡的小问题放大化,例如闷蒸,养豆这类稀松平常的步骤里面,存在着许多大学问,还进行探究。
因为在咖啡萃取的环节里,很大一部分的表现取决于前期的咖啡烘焙,换句话说,要是咖啡烘不好,闷的时候都能看出来,冲煮的时候更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那么,平时冲煮咖啡是否会观察咖啡的闷蒸过程?或是如何处理某些细节问题?
咖啡闷蒸看什么?
最简单直接的,咖啡闷蒸是检测咖啡烘焙节奏是否稳当的重要指标。
咖啡豆在烘焙时,木质纤维受热膨胀,咖啡熟豆内部会呈现蜂窝状的结构,同时咖啡豆内发生的美拉德反应与焦糖化反应,激活了咖啡内部的香气与风味。
一般来说,新鲜的咖啡,只要烘焙度恰当,闷蒸膨胀,往外喷气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总会有些比较追求的人,喜欢折腾一点不同寻常的咖啡烘焙法。
这个时候,闷蒸就可以看出,一个烘焙师,一个咖啡豆品牌的造诣如何。
看闷蒸时,我们在观察些什么?
对于咖啡闷蒸,我们需要观察的,分为三点:
1、小山丘隆起的程度,
2、小山丘的持续时间,
3、小山丘的注水表现。
第一点,小山丘的隆起程度,大部分的新鲜咖啡都可以做得不错。但也会存在一些浅烘焙的咖啡,或者脱水不足的咖啡,使得咖啡闷蒸小山丘起不来。
因为咖啡豆的水份会在烘焙后段,依然留存一些在豆内(除非加深烘焙度,不然没有其他办法解决),尤其对于习惯浅烘焙的人来说,这是一种风味的表现,但是这种风味的代价,就是咖啡放没多久后(可能一周之后,味道就会变差),就会出现不好的酸味,以及豆青味,草味。
但也有一种可能,咖啡豆的存放时间过长(半年以上),导致咖啡闷蒸起不来,但是也不绝对,也有见过放很久的咖啡膨胀依然很好,闷蒸照样有小山丘的咖啡,更不见得咖啡味道不好。
所以,咖啡闷蒸,是检测咖啡新鲜与否的一个手段,但是,更多的在于烘焙手法是否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