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采购食物和饮品的讨论已经很普通了,但是要注意“道德贸易”一词并不是一个法律定义,所以要谨慎对待。
如今的消费者越加关注他们购买的商品出自哪里,又是如何被处理的?这是一件好事,但也带来了某些概念上的混淆和误解。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清楚包装袋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标识和认证到底有什么用。我们经常看到的标识大概有以下几种:有机(organic)、纯天然(natural)、生态(eco)、绿色(green)、对鸟类无害(bird-friendly)、对珊瑚礁无害(reef-safe)、拒绝残忍杀害(cruelty-free)等等。
有时,我们还会看到一系列的认证标志,像是雨林联盟认证(Rainforest Alliance)、国际公平贸易认证(Fair Trade International)、美国公平贸易认证(Fair Trade USA)、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FSC)、水产品认证(MSC)等等。
当然,在如此纷繁杂乱、花花绿绿的标识背后,我们到底应该相信哪些、摒弃哪些呢?也许没人能知道。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Bird Rock咖啡烘焙公司经营者查克·巴顿认为,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咖啡之前,应弄清一对儿对于咖啡贸易来说最基本的概念:直接贸易和公平贸易。如今,有些人相信直接贸易能够改善中美洲咖啡种植农户的生存环境,并且能够保证咖啡的最高品质。但巴顿表示,在得出结论之前,人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直接贸易?什么又是公平贸易?
直接贸易一词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来自北美的咖啡进口商不远万里,拎着装满美金的钱箱去中美洲的种植园直接购买咖啡豆。
什么才是真正的直接贸易。直接贸易其实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复杂的供货系统,其中包括了发展与农户直接交易的中间商、建立质量监管系统、联系出口商、联系货运商,以及寻找海关保税人员等等。当然,通过大量的合作,直接贸易的确能够使终端购货商与独立的种植园主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这是通过公平贸易所无法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