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咖啡学院:冲泡方式如何影响咖啡味道

 

EHS咖啡学院,咖啡冲泡,咖啡制作

咖啡的冲泡方式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通过控制和平衡烘焙豆中各种成分的萃取量来调制咖啡。

咖啡中的酸味和苦味成分总量是由原料总量决定的,所以原料的选择就非常重要了:要用什么哪种处理法的豆子?要什么种类的咖啡豆?烘焙时怎么升温?烘焙的程度是多少?如何混合咖啡豆做拼配?研磨度要多少?…..我们完全可以说“以上操作基本决定了咖啡的味道”。

不过,冲泡咖啡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就算每次用了同样的原料,同样的烘焙,同样的制作过程,到最后可能出来的味道也会不一样的。冲泡方法不同,咖啡味道和口感也会不一样。尽管使用相同的原料,保证同样的酸味、苦味的量,如果萃取的程度不一样,咖啡的味道也会不一样。

萃取时,以下因素会对咖啡的味道产生影响

◆ ◆

  • 1、水温(和咖啡粉接触时的水温)
  • 2、时间(水和咖啡粉的接触时间)
  • 3、咖啡粉颗粒的大小
1、水的温度可以改变咖啡的味道

一说到水温,大家马上就会想到萃取时倒入的水的温度,而实际上,这里的水温指的是接触咖啡粉时的水温。

如果水温过高,就会加快咖啡粉的成分溶解速度。酸味本身的溶解速度也很快,即使水温再高,其溶解于水的的总量 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枯苦味的溶解速度比较慢,如果水温过高,苦味由咖啡粉中心向表层移动的速度就会一下子加快,溶入水中的总量会更多,咖啡中的苦味比例就会增加。反之,如果水温低,咖啡中的苦味比例就会减少。

2、萃取时间可以改变咖啡的味道

酸味的溶解速度原本就快,所以3分钟溶入水中的量与5分钟溶入水中的量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苦味的溶解速度慢,所以3分钟溶入水中的量与5分钟溶入水中的量差异较大。总之,如果增加了萃取时间,时间越久,咖啡越苦。

3、咖啡粉颗粒的大小可以改变咖啡的味道

咖啡粉磨得越细,意味着其中的成分越容易出来。对于原本就很容易溶解额酸味成分来说,咖啡粉颗粒的大小对它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不容易溶解的苦味成分来说,咖啡粉颗粒的大小就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咖啡粉颗粒越小,溶解于水中的苦味总量就越大,苦味的比例也就会越大。

说到这里,其实大家也多少应该有一点点概念了,其实冲泡方式对咖啡的影响因素之间是会相互作用的,他们会循环作用的。例如,咖啡粉研磨粗略,滤水速度就会快,味道就会淡,但是可以略微提高一些水温,或者增加浸泡时间来调整杯中的味道。但是无论你怎样调整,您都无法改变您的咖啡豆,这是您杯中咖啡的主旋律。

到底什么口味的咖啡更好?酸与苦的比例到底怎样才算好?这就是个人的喜好问题了。如果咖啡是自己冲泡的,只要自己喝着顺了口就可以了;如果是别人为你冲泡的,尝试一下别人的手艺也未尝不可;如果是为别人冲泡的,那么为了做出适合的口味,就需要掌握挑选原料、控制水温、把握萃取时间以及对咖啡粉研磨程度的把控这一类的技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