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闷蒸是手冲咖啡重要的一步

作为一名咖啡师或咖啡爱好者,在拿到一只豆子的时候,怎样制定冲煮方案,相信这是摆在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在参加冲煮赛时,冲煮方案尤为重要)。

手冲咖啡

有这么一句行话:“好喝的咖啡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才是重点”,咖啡跟中国的茶文化一样,都需要分享,有快乐才会有好的思想。我觉得应该先回到原点,从原点出发去理解、去分析一下:什么样的咖啡才算是好咖啡?制定好的冲煮方案、风味介绍等等这些。

至于你会喝咖啡吗?你了解这支豆子的信息吗?我觉得会喝咖啡的人,才会冲咖啡,才会制作出一杯好咖啡,如果连怎么喝都不知道,那你怎么知道你制定的冲煮方案是不是真就适合这支豆子的冲煮表现?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我们日常工作的质检品控了:杯测,咖啡杯测品鉴是咖啡出品前的关键环节之一,只有通过咖啡的杯测品鉴得知结果,在冲煮的过程扬长避短,将这支豆子充分的展现出它的香气、风味、甜感、酸度、body以及平衡感和整体的表现。

再根据它的产区生长环境、生豆处理方式和烘焙度,再去考虑冲煮这支豆子的时候所要采取的研磨度、冲煮的水温、粉水比例、冲煮所用的器具和冲煮的手法等等!这时候就要考虑的是研磨度的大小、冲煮水温和冲煮的器具。

合理的闷蒸时间:

手冲咖啡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闷蒸。我们在冲煮咖啡的时候,也会谈到闷蒸,也总会提到说闷蒸多长时间?要用多少水量进行闷蒸?闷蒸它能够提高率取率,闷蒸能……当我们静下心来的时候就应该会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进行闷蒸?

闷蒸实际上是一种排气现象,在(新鲜)咖啡粉接触到水之后,会释放出大量的气体,这时候如果继续冲煮咖啡,一方面咖啡在往外释放气体,而水又要进入咖啡内部溶解出风味物质,两者产生了对抗。只有排气结束,萃取通道打开,再次注水才更容易将优质的咖啡溶解物溶解到杯中来。

咖啡粉一般吸收自身两倍多的水,要想全部浸湿排气,是不是两倍?三倍?四倍的水量会更好?

越新鲜的咖啡豆气体越多,排气时间也会长,深烘焙的咖啡也会比浅烘焙气体多,所以闷蒸的时间不再是20-30秒,而是看豆子自身的状态来决定。

而日本松屋式手冲的理念中,闷蒸达到三分钟,也只是为了让气体排的更加干净,从而(顺其自然)将咖啡风味物质萃取出来。

当我们懂得每一个动作究竟是为了什么的时候,我们自然就明白应该怎么做了。